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 正文

车企博弈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谁主沉浮

2021/3/23 9:46:00 来源: 评论(0)0

车企时代动力电池谁主

      随着电动化转型的加快,动力电池成为支撑或者制约传统车企大规模电动化转型极为关键的一环。汽车巨头们不希望被雄心勃勃的电池制造商扼住通向未来的咽喉,围绕动力电池展开的竞争愈发激烈。在微妙的竞合和博弈之中,强势的主机厂与强硬的电池商逐渐深入对方腹地,动力电池的话语权之争已然打响。

大众打响电池成本战

      3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在其首个“Power Day”活动上展示了未来10年的电池战略和技术版图。根据规划,至2030年前,大众集团将在欧洲建设6座总年产能达240千兆瓦时的超级电池工厂。但由于投资额巨大,并非所有的电池、电芯都由大众自己生产,也会有部分电芯根据大众的设计和规格让供应商供货。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是特斯拉之后,第二个高调宣布自己生产电池电芯和自建电池工厂的国际整车制造商。

“规模化在电动汽车时代的重要性要大于其在燃油车时代的重要性,因为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差异化不会太大。真正的差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成本优势,是否高标准、高质量,是否具有全球规模。”3月16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详解了大众自建电池厂以降低成本的商业逻辑。

为了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大众集团的另一个重点是“电芯标准化”。按照大众的说法,采用植入了智能化技术的标准电芯计划于2023年全面铺开,至2030年将覆盖大众汽车集团旗下80%的电动车型。迪斯预计,标准电芯能够降低量产车型30%的成本,在入门级车型中降本比例将达到50%。

“目前整车企业建电池厂,基本上是和其原有的电池供应商合建,大众也是这样,随着规模的上量,成本肯定比采购电池要低很多,这一思路是可行的,并且这种趋势将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在未来也会越来越明显。”3月22日,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于车企而言,究竟是自主生产电池还是从供应商处采购电池,成为一个新的分叉口,关乎动力电池的话语权。面对全球电动化大潮的到来,从在动力电池领域频繁布局到亲自下场建设动力电池厂,许多整车企业试图摆脱受制于电池供应商的“枷锁”,从而实现“电池自由”。

“相爱相杀”

回顾电动汽车近年来的发展,主机厂和电池商的“相爱相杀”早就有迹可循。在电动车应用推广初期,车企完全依赖电池制造商的供应,外购电池成为主要手段。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扩张,这一局面逐渐有所变化。

国内外各大主机厂开始跑马圈地,加大对电池供应的控制权:或同时与多家电池厂商合作保障电池供应量;或与电池厂商合资建厂,比如宁德时代与一汽、广汽、吉利、上汽、东风等多家车企合作成立电池公司,比亚迪与丰田合作探讨动力电池的开发,大众中国入股国轩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奔驰入股孚能科技等;或自主建厂,自给自足,特斯拉、戴姆勒、通用等都在自建电池厂。

事实上,主机厂和电池制造商争夺动力电池话语权的背后,一方面是出于保证产能、稳定供货的考量。

另一方面则是受制于成本压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30%至40%,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电动化趋势加快,电池成本的控制成为竞争的焦点,直接关系到产品竞争力和单车利润。为降低成本,采购电芯自行生产电池包成为不少车企的选择。

“整车企业自造电池是趋势。”3月18日,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表示,这是因为电池的成本占比太高,至少占到整车价格的25%左右。德国大众2019年财年销售收入达2526亿欧元,销售利润达到6.7%。如果改成电池驱动,电池的成本将是千亿欧元的概念,这实在是太大的数值。如果没有电池的利润,大众的销售利润率会大幅下降,那大众的价值将锐减。

对于车企下场生产电池,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总裁方建华并不看好。“我不主张车企自己做电池,随着产业链分工越来越细,应该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方建华看来,车企造电池不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部分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等没有这种考量,它们要做的是三件事——市场和产品定位、系统集成以及品牌。“垂直整合这件事情其实脱离了车企本身应该做的(范畴)。并非所有的车企都适合亲自下场造电池,尤其是那些不具备专业能力的和市场规模达不到的企业,最终不会有特别好的结果。”

逃离“宁德时代”?

事实上,动力电池的格局争霸由来已久。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发展初期涌现了一大批电池企业,但在过去数年间市场已经进行过一轮出清。目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格局正处于剧变时期:一方面,日韩电池企业加快重返中国市场的节奏,中日韩动力电池企业三足鼎立局面已定,马太效应凸显;另一方面,整车厂试图掌握在电动车行业的控制权,提高在供应链体系的议价能力,开始涉足电池制造,完善产业链布局。

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变革中,利益的再分配愈发清晰。车企一方面需要和宁德时代们合作,一方面又想“逃离”宁德时代,掌握更多主导权,紧紧抓牢动力电池的命脉。

对于车企的心思,宁德时代早已有所察觉。去年5月,在宁德时代2019年业绩说明会上,“如何看待整车厂未来自建电池厂的影响?”这一问题被提出。彼时,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潘健回应称:“我们始终相信专业分工的优势,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所牵涉的技术,人才和经验积累与整车研发制造差异很大,我们坚信最终CATL的长期专注,创新能力,制造经验和规模带来的产品品质,成本优势和服务在全球范围上会越来越凸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整车厂也会做各种尝试,包括可能自建部分的尝试,我们不抵触也不担心,做好自己的事,电动车产业是个长期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电池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话语权依旧较强,而其他二三线品牌电池企业的话语权相对弱一些,但车企为了争夺话语权和降低供应链风险,也会加强对于二三线品牌电池企业的扶持力度,话语权博弈目前难有定论。

博弈新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主机厂除了与电池制造商在动力电池的产能与成本方面展开博弈外,主机厂之间就电池的安全性与技术路线也展开了新一轮竞争。

一直以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是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两大主流电池技术路线。

2020年比亚迪通过针刺实验使其刀片电池技术一炮而红,之后与宁德时代口水战的“明枪暗箭”更是将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二者的路线之争直接摆在了台前。这场老大和老二的战争背后,实际上是对市场份额的抢夺与较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路线之争的背后,动力电池的技术性和安全性课题不容忽视。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公开报道的自燃/起火事故共61起,其中已明确的纯电动汽车事故达到51起,占比84%。而事故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动力电池问题导致。

刚刚过去的半个月内,主机厂纷纷发布新的电池技术,为电池安全定义和正名,动力电池一时风头无两:3月10日广汽埃安发布“弹匣电池”;3月15日大众电池日推出方形“一体式电芯”概念;3月16日比亚迪再次“针刺实验”;3月17日岚图FREE发布首创的“三维隔热墙”技术,声称“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

方建华对记者表示:“主机厂纷纷下场对电池产业的格局会产生一些影响。首先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宁德时代一家独大这种现象是不健康的;第二,OEM工厂不会容忍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对主机厂来说,最重要的并非价格的问题,而是安全意义得不到保障。电池是关乎安全的核心部分。”

“个人认为,未来的电池供应会走向多元化,车企自建电池厂,采购电池,与供应商合建电池厂,以及这三种模式混搭等形式将长期存在。可以肯定的是,车企对于电池会越来越重视,将促进行业竞争与业态融合。虽然车企都想控制‘三电’(电池、电机、电控)、降低成本、增加话语权,我个人还是建议专业化分工、协同融合为优。”于清教最后表示。

(编辑:张若思)

 

责任编辑:第一时间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跟帖0
参与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阅读

车企博弈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谁主沉浮

企业管理
|
2021/3/23 9:46:00
0

业绩亮眼仍被调低目标价 时代邻里折射 中小物业企业发展困局

专业市场
|
2021/3/18 10:57:00
7

光伏产业迈入平价时代 两份文件强调高质量健康发展

市场研究
|
2021/3/13 10:56:00
8

以用户驱动为中心时代 加速来临

市场研究
|
2021/3/12 12:22:00
6

白鸽服装:新赛道 老字号 创新动力不减初衷

服饰文化
|
2021/3/11 18:20:00
18

张天任:建议严格电池回收 再生企业准入门槛 支持“白名单”企业做大做强

行业领袖
|
2021/3/11 11:19:00
6

周云杰:工业互联网是时代给中国企业的机会

行业领袖
|
2021/3/10 7:39:00
5

中国服装市场由品牌时代转变为细分时代

市场研究
|
2021/3/5 11:17:00
17

专题推荐

阅读下一篇

美国债收益率飙升 新兴市场三国央行加息 A股杀估值会否加剧?

美欧日继续维持宽松政策,巴西、土耳其、俄罗斯三国央行加息。中国经济总体上受到这一波国际货币政策变化冲

返回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看新闻 手机看新闻
展开
  • 微信公众号

  • 电话咨询

  • 0755-32905944